5月23日,记者从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获悉,截至去年底,我市通过对江津区等17个区(县)开展农业野生植物重点调查与抢救性搜集工作,累计调查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1626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
重庆处在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和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交会枢纽,是南北植物的过渡地带,是我国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的地区之一,维管植物有6000余种,分布有野生猕猴桃、野大豆、宜昌橙等大量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但近年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多作物野生近缘种面临严重的威胁,一些重要的作物野生近缘种正逐渐消失,加快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迫在眉睫。
为加强农业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2017年以来,我市按照《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等法规和文件,对城口县、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州区、万州区、丰都县、忠县、江津区等17个区(县)开展了农业野生植物重点调查与抢救性搜集。
经过累计7年的野生植物资源系统调查,我市基本摸清了资源本底,准确掌握了我市重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群数量、生存现状、濒危程度等,初步建成原位与异位相结合的保护体系,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
截至去年,我市累计调查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1626份,具体有95科123属326种。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57种。采集标本191份,拍摄照片6000余张,并在武隆区双河乡木根村迁地保存农业野生植物资源120种(400份)。
为进一步准确掌握我市重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群数量、生存现状、濒危程度,今年我市将在万盛经开区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力争年底摸清资源本底,建成原位与异位相结合的保护体系。调查内容包括万盛经开区内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地点以及当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种群数量、生长状况和生境状况、濒危现状及保护和利用现状,弄清该物种受威胁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调查范围为当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分布较集中的区域,即黑山谷风景区、九锅箐森林公园。
“开展农业野生植物的‘大体检’,旨在更好掌握保护农业野生植物物种以及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栽培植物的野生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的分布范围、地理位置、居群数量、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以及分布点现状,不仅丰富全市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更为后续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提供了科学依据。”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相关负责人说。(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